高振怀:深圳临港都市带的基本构想

发布时间:2021-10-21

  10月20日下午,由深圳市决策咨询委员会、深圳智库联盟主办、马洪基金会协办,以“深港口岸经济带建设”为主题的2021年第二次深圳智库峰会在深圳市人才研修院举行。会上,7位深港专家共同探讨了深圳如何对接香港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问题。我们将陆续刊发专家的主要观点。本期内容为市决咨委专职常务副主任、深圳智库联盟理事长高振怀所作主题为“深圳临港都市带的基本构想”的发言内容。

2.jpg

  深圳临港都市带的基本构想

  积极对接香港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

  打造600平方公里的深圳临港都市带

  高振怀表示,10月6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发布2021年施政报告,提出香港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和“双城三圈”概念,这意味着全面深化深港合作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在香港提出建设北部都会区后,深圳必须做出全新思考,与北部都会区策略进行对接、匹配。”因此,他提出了深圳临港都市带的构想。

1.jpg

  在这一构想中,深圳临港都市带面积约602.68平方公里,具体包括前海合作区120.56平方公里,南山区149.72平方公里,福田区78.66平方公里,罗湖区78.75平方公里,盐田区74.99平方公里,大鹏新区(大鹏湾区域)约100平方公里。

  高振怀认为,深圳临港都市带与香港北部都会区在内涵和目标定位上实现了平衡对接。深圳临港都市带的发展定位,符合深圳的发展现状,同时,也为临港片区未来发展提供了上升空间。此外,深圳临港都市带602平方公里空间与香港北部都会区300平方公里空间紧密衔接,融合发展成为世界级的都会区。

  香港北部都会区与深圳临港都市带可以简称为“一区一带”。“一区一带”共同构成深港合作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战略布局,具有里程碑意义,或将为深圳未来的走向带来巨大的影响。具体而言,“一区一带”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第一,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落地生根。600平方公里的深圳临港都市带为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提供了充足的物理空间,是香港与深圳、内地融入融合的大手笔切入。

  第二,构筑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一区一带”在空间上对接、机制上衔接和发展上融合将会推动深港两地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共同构建世界级都会区。

  第三,成为全球创科资源聚集高地。900平方公里的“一区一带”将会极大吸引各种优质科创资源在这里聚集、落地,两地可以在此打造最优质的国际科创中心。

  第四,上升为国家战略。“一区一带”的深度融合将为高标准市场经济、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模式范本,完全可以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构建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探索更多的经验。

  “深圳40多年来成功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求不同,追求‘独特性’。这是深圳不可复制的城市基因、城市气质。深港深度融合合作也一定要以‘独特性’为思想导引。”高振怀认为,“深圳要把过去40多年来坚持的独特性转化为与香港深度融合的不竭动力和实践智慧。这种实践可以从临港都市带开始。”

  “深圳临港都市带以独特性为起点,全过程推进中也一定要始终贯穿独特性,形成稳定的思想解放环境和开拓性干事环境。有这样的思想、干事生态导引,方能保障900平方公里的‘一区一带’战略预期圆满实现。”高振怀说。

  建 议 构 想:

  深港共建盐田深度融合试验区

  对于深圳临港都市带的具体建设,高振怀提出了6个思考和建议:深港共建盐田深度融合试验区

  “建议深港共建盐田深度融合试验区。”高振怀提出,借鉴香港自由贸易制度,建设全球开放水平最高的特殊功能区。

  深度融合试验区试验什么?高振怀解释称,试验区的试验内容包括区域内人员自由;投资自由;贸易自由;税收优惠、金融监管创新,放开融资、汇兑、人民币跨境、外汇管制限制;治理体制机制创新;推行法定机构;深港强强联合打造世界航运中心。

  在高振怀看来,盐田具备建设深度融合试验区的条件:盐田有特殊的地貌特征和交通格局——三面环山、一面临海,与外界通道只有梧桐山隧道和盐田坳隧道,形成天然物理围网。加之又有天然港口盐田港和“中英街”的便利通道,可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一线放开、二线高效管住”。

  高振怀认为,盐田深度融合试验区应该实现三大突破:立法、政策、治理。一是立法突破,争取全国人大立法,实现在法律制度内争取更多授权;二是政策突破,推动企业经营自由、资金便捷流动、人员自由进出、信息自由流通;三是治理突破,以法定机构为主导,推动实现高度市场化的治理格局。

  以制度性创新提升前海开放标准

  9月6日,《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正式公布,为深圳的改革开放创新发展提供了历史性从未有过的机遇。高振怀认为,应该进一步以制度性创新提升前海开放标准。

  土地是发展的关键要素。目前,前海合作区已经实现了超过1/3土地出让给港资港企。高振怀建议,可以进一步解放思想,实现不少于1/2的土地出让给港资港企。

  同时,高振怀建议,前海要大胆借鉴香港法定机构的模式。他认为,目前,前海的法定机构还没有完成成熟的模式塑造,应该全面修改前海条例,借鉴甚至“复制”香港的法定机构模式,设立理事会作为治理和管理的决策机构,理事会要有香港人士。高振怀提出,前海法定机构应该科学处理与政府体系的关系,并形成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运作规范。

  高振怀还建议,市人大常委会开展前海商事适用香港法律的相关立法,实现港资港法港仲裁。同时,以竞争中性为核心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最根本的东西是什么?竞争中性、公平竞争、阳光普照,所有的市场主体都是平等的,前海一定要在这个方面进行创新。”

  在河套地区深港共建“科技自由港”

  “香港的科研实力非常强,有16所国家重点实验室、6所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香港分中心、22所中科院联合实验室、5所全球一流大学,很多学者获得全球顶尖的奖项。而深圳的优势是产业化,能为科技创新提供很好的产业化条件,提供发达的技术转移市场,在河套地区深港共建‘科技自由港’非常值得期待。”

  高振怀建议,在河套地区构建科技自由港顶层设计体系,真正实现与科技创新相关的人员、物资、资金、信息、科研仪器自由流动,市场化配置。同时,共同组建法定机构,以特区立法形式为科技自由港立法。

  另一方面,高振怀建议在河套地区与C区交界处设立专门的“科技口岸”,这个口岸正对着落马洲,建成后人流物流的流动将非常便捷。

  打造“三湾一河”构建良好的自然人文生态

  “三湾一河”,指的是前海湾、深圳湾、大鹏湾和深圳河。

  高振怀认为,从大鹏湾到深圳湾、前海湾,有200多公里海岸线,深圳要打造全球最美的海岸线。

  “深圳河两岸都是围网,可以拆掉,深港联手开放深圳河两岸空间,打造一座美丽的滨河公园,惠及两岸,为‘双城三圈’提供良好自然人文生态。”高振怀说。

  共建坝光海洋科技城

  高振怀认为,应依托坝光与香港共建海洋科技城。他表示,当前,深圳在西部规划了宝安海洋新城,而在东部坝光建设海洋科技城,就形成两翼布局,缓解“西重东轻”的格局。

  在可行性方面,高振怀说,一方面,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高校的海洋科研优势非常突出,另一方面,深圳海洋大学、深海科考中心、海洋博物馆等已经基本确定在大鹏新区建设,这些都给建设海洋科技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坝光土地整备已经成熟,核心启动区是9.4平方公里,包括拓展区是31.9平方公里,空间足够。此外,相比珠江口区域规划的海洋新城,海洋特色、海洋优势在坝光更明显、更适合做海洋科技。

  在高振怀看来,坝光海洋科技城与西部海洋新城将错位发展,坝光的海域、土地、空间将更有利于服务南海国家战略。

  7个陆路口岸转型升级

  深圳临港都市带分布着深圳湾、福田(落马洲)、皇岗、罗湖、文锦渡、莲塘(香园围)、沙头角7大口岸,联通深港。

  “应当推动7个口岸的转型升级。”高振怀建议,要推动通关便利化,以“白名单”、“绿色通道”推动深港跨境通关便利。当前,深圳湾口岸实行“一地两检”,下一步结合皇岗口岸改造,建议推动该口岸合作查验一次放行。

  同时,他建议,要优化口岸布局,基于深圳出入境车辆东进东出、西进西出的设想,设立前海口岸进行深港高效连通,南澳旅游专用码头升级为口岸。

  “从长远看,要立足深港深度融合市场化,集群思考七个口岸的转型升级,深度研究欧盟无障碍一体化的经验借鉴。”高振怀认为,在“一区一带”的背景下,7个口岸的内在改革创新应作为紧迫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