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港深智库联盟第二次线上研讨会嘉宾发言(二)

发布时间:2021-12-28

  12月8日,港深智库联盟开展第二次线上研讨会,本期带来民智行动设计智库副总监宋恩荣先生的发言。

  从铁路建设探索北部都会区发展的主要矛盾,实现宏伟愿景我们面对很多的困难,其中特区政府的执行能力也受到很多困阻。两个宏伟愿景,是明日大屿、北部都会区都会成为超大型的计划,同时规划建设,香港是否会消化不良?

  一、聚焦铁路建设的困难,香港建筑业承载能力如何?

  (一)建设铁路的成本问题

  北部都会区将建设5条新铁路,还有一条支线;明日大屿将有3条新铁路;北部都会区与南部海港区来往,也需要一条新铁路。这里,我称之为“5+3+1”,总共九条新铁路。

  但是香港建设铁路的成本,在全球数一数二的高,而且不断延误超支。高铁香港段34亿元/公里、沙中线57亿元/公里、西港岛线62亿元/公里,其中沙中线发生丑闻,超支两成、延误三年、偷工减料、剪短钢筋及做假。因此港府专门成立调查委员会,而它本身也有差不多6000万的成本,调查之后提交结论给立法会检讨,得出结论是港铁同时建造超过两条铁路会出现消化不良。

  (二)建筑工人短缺及严重老化问题

  香港建筑业的建筑工人的承载能力很有限,其中人数最多的是50-59岁的建筑工人,近13万人;第二多的是40-49岁,12万人;第三多的是30-39岁,9万人;第四多是20-29岁,7万人。越年轻的生产力越高的越少,年轻人都不想当建筑工人。香港的年轻人很少,人口出现很严重的老龄化,这个情况后续还会更糟糕。

  建筑工人的主要问题体现为三个:一是过剩、短缺与错配并存,年老工人过剩、年轻技工短缺;二是随着人口老化,过剩、短缺与错配将会加剧;三是业界人手不足,引致工程质量与安全问题近年不断重演。

  (三)输入大量建筑工人无可避免

  启德体育园计划申请输入600外劳,否则难以如期于2023年底竣工。为了进行明日大屿及北部都会计划,输入大量工人无可避免,但工联会及基层市民(无论蓝、黄)一定会反对,这时政府需要凝聚共识。澳门在输入大量建筑工人的措施经验,表明此举会引起严重的社会矛盾。

  二、两地融合衍生的人流迫爆香港,香港社会设施的承载能力如何?

  2003年“自由行”带来大量内地访港旅客,结果“迫爆”香港社会设施。一直以来,特区政府没有积极处理,结果香港民怨高涨,不但严重伤害两地人民感情,更成为本土主义、分离主义及“港独”思潮的助力。

  现时新冠疫情隔断陆港两地旅客往来,矛盾暂时缓解,不过随着香港融入大湾区,两地人流长远仍会大幅增加,香港弹丸之地的承载能力十分有限,不能掉以轻心。

  香港对内地民众具有吸引力的服务及设施,例如医疗、大学教育、郊野及海滩休闲及露营设施等,容量并不充裕; 至于内地投资客购置香港物业,更容易剌激楼价飞涨。

  11月24日澳门新闻,澳门放宽通关限制,进入澳门的内地客急增,街道迫满水货客,拿着一袋二袋物品,站满马路及街道,澳门居民狂轰他们无法无天。

  澳门对内地旅客容忍度远高于香港。一旦香港全面通关并深度融入大湾区,如何有效管理内地旅客人流需要创新思维,不能掉以轻心。

  三、疫情后香港财政赤字庞大、财政储备大幅下降,港府公共财政负担承载能力如何?

  2014年特区政府的“长远财政计划工作小组”报告,指出随着香港人口老化,医疗及福利开支会大幅增加,香港将于 2029年左右出现结构性财赤。但在新冠疫情后,结构性财赤可能提早出现。

  在这种情况下,同时规划建设的明日大屿及北部都会区,需要灵活运用公私营合作模式及多样化的融资方式。

  综上三个主要矛盾,我认为北部都会区的发展,首先需要制定路线图及时间表,而且制定过程需要小心考虑香港的承载能力,特别是建筑业、社会设施及公共财政的承载能力三个方面;其次厘定不同项目的优先次序、轻重缓急,及与明日大屿计划的关系;最后在制定路线图及时间表后,才能进行不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及财政估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