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港深智库联盟第二次线上研讨会嘉宾发言(四)

发布时间:2021-12-30

  12月8日,港深智库联盟开展第二次线上研讨会,本期带来团结香港基金土地及房屋研究主管叶文祺先生的发言。

  首先,我很认同香港特区政府发展北部都会区的方向。发展就是一个大规模城镇化的过程,现在香港只有大约两成的土地在发展,深圳是大约50%,新加坡则是大约是3/4;再者,北部都会区面积有300平方公里,差不多是全香港土地面积的30%,很多人就会问是否需要那么多的土地,然而仔细看,在这300平方公里,里面有20%是海域,有30%是郊野公园和其它用地,剩下的是现有的已经规划的一些发展区,真正增加的土地实际只有6平方公里。所以北部都会区的终点不是土地供应的数量,而是整个战略性的意义,北部都会区的规划突破了深港两地的行政边界,香港利用大湾区的优势和深圳的发展力量,促使两地更进一步的发展,构建在深港两地的经济、基建、民生、保育等全方位合作的新局面。我认为深港两地需要从三个方面一同去探讨如何落实:

  一是两地交通基建的互联互通。在北部都会区规划了三条过境铁路,这三条铁路具体的走向以及和深圳方面的连接,更重要的是人员和货物有没有更快、更方便的过关程序;二是两地基础设施的共建共用。香港新界北有不少的基础设施,包括土房、污水厂,与整个都会区的发展是不协调的,长远来说有搬迁的需要,在这个基础上要探讨是否可以作为两地的基础设施共建共用;三是两地产业发展的互助互补。一个都会区必须要有完整的产业配套,和可以促进都会区的产业发展的政府措施。因为时间关系,我在这里重点说第三点。

  如果要把新界北发展成为一个都会区,新的北部都会区经济总量应该要和中环看齐,香港没有湾区GDP的统计,而深圳罗湖区每年GDP就有3000亿以上,差不多等于香港GDP的1/10。北部都会区最低也要达到这个数字。以生物科技产业发展为例:短期内,如生物科技对香港经济贡献参考新加坡(生物科技占GDP5%),就是1400亿港元;中期,参照上海(生物科技占GDP10%),就是2800亿港元;远期看,如果香港生物科技产业向金融业看齐,就是3600亿港元,这个规模犹如美国的波士顿。

  在整个产业政策方面,香港特区政府的经验是比较少的,没有产业发展从无到有的历史经验,我们一向都是大市场小政府,所以在这方面要参考内地和国际的经验。香港没有完整的产业链,只有一些大方向,比如说河套区的“一区两联”,以生物科技为主,还是要落到实处更详细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不同的地方发展生物科技有不同的方向跟重心,比如,新加坡会吸引一些世界各地最大的药厂落户做一些研发为主的工作,香港比较注重私人药厂办生产线,波士顿以大学的研究为基础进行发展。具体来说,我认为在生物科技方面有三个不同的范畴是可以深港合作的,分别是药物及疫苗、基因的检查和治疗,还有高端医疗的器械和一些人工智能AI。

  最后,在香港有一些现象,香港科学园有很多出色的企业,金融中心中环也有很多愿意投资生物科技的基金,但是很多时候这些基金投资不到有需要的企业,投资理所当然是追求回报,而这个回报取决于企业的前景和增长的潜力,所以我认为,深圳政府和香港特区政府有需要借助一些企业渠道,让这些初创企业发挥它们的优势,比如说河套区“一区两联”的发展,需要一些深港两地联合的政策报告,促进共同发展。当企业进入河套区,甚至是进入北部都会区之后,就等于进入内地了,产业说到底是制度上的一些突破,这方面是值得深港两方面继续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