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港深智库联盟第二次线上研讨会嘉宾发言(七)

发布时间:2022-01-06

  12月8日,港深智库联盟开展第二次线上研讨会,本期带来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先生的发言。

  在北部都会区深圳如何对接,特别是在科技创新中心方面有什么样的机遇,要站在国家的战略层面去思考下一步如何策划的问题,我重点有三个思考:

  01思考之一:在明年大湾区建设5周年之际,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在哪儿?

  2019年公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特别提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2022年,是大湾区的5周年,是否可以实现这个目标?

  1、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的地理边界。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边界问题,近几年一直在讨论。香港-深圳、广州-佛山、澳门-珠海强强联合。从极点带动演变为都市圈带动。后来,《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两廊两点”的边界,完善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和深港河套、粤澳横琴科技创新极点,“两廊两点”架构体系。“两廊”是广州、深圳、香港和广州、珠海、澳门,实际是把广深港澳分成“两廊”;“两点”是横琴和河套。所以,“两廊两点”未来怎么落地也是“十四五”提出的一个很大的问题。

  2、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布局:香港在哪儿?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加强与港澳创新资源协同配合”,但“广东省十四五规划”着重的是深圳的光明科学城、东莞的松山湖以及广州的南沙科学城,没提到香港。实际上这里有一个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香港在哪儿的问题?

  3、北部都会区是一个重大机遇。我们要牢牢抓住香港北部都会区的机遇,尤其是新田科技城。一是抓住世界人才中心,它是大湾区世界人才基地;二是重新谋划“河套合作区”:空间扩区(11+3)和制度扩容(科技自由港,科技特区);三是管理机制创新,创建共商共建共管共享共治的管理新机制;四是载体落地,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两廊两点”的落地。

  02思考之二: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的“小切口”在哪?

  1、一体化模式和联通模式。现在特别提出大湾区市场一体化,因为双循环战略以后,国内循环很重要的就是市场一体化,国家的政策提到一体化,但是这个一体化在大湾区里面是一个联通模式,跟上海、长三角的一体化模式是有区别的,区别在哪里呢?联通的模式是管道的,什么叫联通?开一个小口子,管道跟你连,跟一体化的模式是不一样的,我们现在只有在横琴提了“琴澳一体化”,开了一个端。但是整个大湾区的一体化水平在过去这几年是比较落后的,规则衔接压根儿就没有提到一体化,所以联通模式和一体化模式就不一样。

  2、一体化的开放包容的力量及“小切口”。一体化就是要开放包容,就是要流动,硅谷就是一体化的力量。所以我认为现在科技市场一体化是大湾区一体化的小切口。把这个小切口打开,我们各种要素在国家双循环发展中就有一个载体,涉及到的是“一国两制”的新实践。要把河套合作区提升为深港科技市场一体化示范区。这一示范区,要参与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分工,融入国际创新体系;通过企业“引进来”和“走出去”形成开放的创新网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成为与全球的大学、研究机构、著名试验室合作构建创新的节点;引进新型研发机构,如引进美国DARPA(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项目局)模式,形成科学中心和创新中心。

  03思考之三:深港科技市场一体化的关键是什么?是实现科技要素跨境自由流动(科技特区)

  实现深港一体化就是要素跨境的流动,包含: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而科技要素的流动有它的特点,包含:空间集聚和外溢、人才和知识积累、政府科研投入和风险投资、科研设备、样本和物资、数据、网络、信息传播的公开、透明和效率等,所以把它称之为科技特区等。

  1、建立科技口岸,推进深港一体化通关管理。深化与港澳地区口岸交流与合作,统筹谋划粤港澳大湾区口岸布局、功能定位。支持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积极开展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跨境专用口岸和新横琴口岸建设和通关制度创新。

  2、促进科技要素通关的“便利化”。建立科技口岸,推进深港一体化通关管理,包括要设立科技人才专用通道或开放相关通道,建设科技人才e-道便捷通道,方便有通勤式往返、一日多次往返等科技人才通关等。同时,实行科技企业物资进口“白名单”制度,简化研发用途设备和样本样品进出口手续。此外,实施便利科技资金跨境流动,试行科技资金“沙盒监管”,探索一定额度内的科技资金外汇自由结算。

  3、建立科技数据专用通道。科技要素的自由流动,关键的是数据,数据必须要打通,否则设立科学中心、创新中心,后续动力不足。我认为有以下五点:一是建设“国际数据港”;二是支持合作区建立国际通信专用网络;三是设立数据交易市场;四是探索内地与香港、美国、欧盟等有关数据保护、交易等方面的规则对接;五是创新信息监管方法。

  4、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科技管理体制。既然是“一国两制”下的“两个中心”,很有必要构建与国际接轨的科技管理体制。我认为是四个点值得我们探讨:一是边境开放和边境内开放,对香港科技资源的开放重点从传统的进出口关税、外资准入等边境措施向竞争法规、知识产权、监管透明度等边境内措施;二是减少或消除港资面临的各种隐性障碍,加强规则制度的透明性,彻底打破“弹簧门”、“玻璃门”,实现充分竞争;三是开展“大科学”研究。采用“无国界化”科研项目管理模式;四是监管体制国际化对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