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前海30条”助力大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深港金融合作开创“六通”新格局

发布时间:2023-05-15

  未来,金融如何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在近日举行的首届大湾区(深圳)金融论坛上,多位专家向记者表示,目前大湾区对高质量金融服务的需求更加迫切,应加强政策引导、市场一体化以及交流合作等方式,进一步强化金融服务大湾区功能。

  向金融体制机制衔接等深层次合作迈进

  今年2月,人民银行等五部委推出“金融支持前海30条”,覆盖促进深港民生金融发展、金融市场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等多个领域的创新举措。深圳在跨境金融和科创金融等领域重点发力,进行一系列探索,构建“六通”深港金融合作新格局。

  深港账户通,截至4月末,为香港居民代理见证开立账户24.98万户;深港汇款通,建成多币种资金清算渠道和支票联合结算机制,深港汇款最快两分钟完成;深港融资通,通过跨国公司资金池、授信额度集团共享、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DIE(合格境内投资企业)等政策,拓展深港融资资源,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截至4月末,深圳已设立QFLP基金57家,基金规模约75亿美元;深港贸易通,跨境结算全流程线上服务,实现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深港服务通,银行构建大湾区金融服务专属团队,企业享受“两地认同、服务如一、畅行湾区”的便捷服务体验;跨境理财通,稳步扩大两地居民投资对方金融产品的渠道,截至4月末,深圳累计开立“跨境理财通”账户2.6万个。

  业内专家表示,“金融支持前海30条”的落地,进一步强化前海作为国家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以及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试验区的功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从长远看,将有效促进深港金融由市场和业务对接,逐步向金融体制机制衔接等深层次合作迈进。例如,大宗商品跨境现货交易人民币计价结算政策,将助力深圳建设全球大宗商品交易人民币定价中心,推动我国的大宗商品买方优势转化为定价优势。

  大湾区应把握全球供应链重组机遇

  深圳是中国推进改革开放的前沿高地,毗邻全球重要离岸中心香港,在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上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截至3月末,广东省跨境人民币结算比例达52%,大湾区城市跨境人民币结算比例达63%,这标志着人民币在跨境结算中地位的不断提升。

  “对企业的全球布局和转移升级要给予一定的支持。”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周诚君认为,在全球化进程中,会有更多中国企业布局全球,推动供应链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和价值链跃迁,形成一大批中国本土的世界级企业和跨国公司。在产业转移升级过程中,中国跨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这种背景下,支持企业在全球布局中更多使用人民币,有助于企业降低汇兑成本、规避汇率风险。”

  周诚君建议,中国跨国公司在全球布局时,要激励更多使用人民币,帮助管理风险、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这不仅可以让中国金融市场更好地与国际接轨,促进规则、规制、管理和标准等制度型高水平对外开放,也会有利于更好地保护中国跨国公司在全球的利益。

  在当前全球供应链重组过程中,大湾区城市如何把握发展机遇?招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丁安华认为,大湾区在全球供应链重组中要坚守供应链核心枢纽、研发中心、清算中心、结算合并中心的地位,成为供应链人才集中地,通过金融合作、互联互通使大湾区在全球供应链重组中实现更好的发展。

  “在‘高质量发展示范地’这一使命引领下,大湾区对高质量金融服务的需求更加迫切。”中信银行党委副书记、常务副行长刘成表示,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做好金融服务大湾区,首先要加强政策引导,共建科创企业成长培育体系;加强市场一体化,共促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加强交流合作,共筑大湾区金融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