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世界一流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轮廓初现

发布时间:2022-12-06

  今年9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了2022年集中申报项目评审结果,深圳湾实验室获批项目25项,其中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外国优秀青年学者研究基金项目1项,面上项目10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3项,获批直接经费超1000万元,获批率26.6%,立项数量和金额较前两年均实现快速增长。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深圳持之以恒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投入,高标准推进光明科学城、鹏城实验室、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等重大平台及一流大学建设,创造更多“从0到1”的原创性成果,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更大贡献。

  从2019年光明科学城启动区打下第一根桩,到如今具有科技感的建筑群映入眼帘。短短几年,脑解析与脑模拟、合成生物研究两个大科学装置已经竣工,首批科研设备已进驻,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轮廓初现。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科研机构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创新平台,不仅是深圳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更是深圳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的重大支撑。

  原始创新前沿阵地

  加快重大创新载体和平台建设。目前,深圳谋划和系统布局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提升源头创新能力和支撑重大科技突破,力争在重大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发展。

  “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加速核心技术攻关,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深圳湾实验室为解决‘卡脖子’问题提供更多源头支撑。”实验室相关负责人表示,深圳湾实验室始终坚持“四个面向”的战略部署,成立短短三年多的时间,已经在体制机制创新、科研团队建设及科研项目攻关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近年来,深圳把基础研究摆在突出位置,相继出台加强基础研究的实施办法、基础研究项目管理办法,在全国率先以立法形式确立不低于30%的市科技研发资金投向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2016年-2021年,全社会基础研究经费由24.33亿元增长至122亿元,基础研究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比重由2.89%跃升至7.25%。在人工智能、合成生物学、基因组学等基础领域,取得一批标志性重大成果。

  “鹏城云脑II”AI集群系统性能蝉联多项世界冠军,深圳湾实验室开发出我国首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分子模拟库,南方科技大学首次观测到三维量子霍尔效应,入选2019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深圳正迅速提升源头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一流大学加快建设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关乎城市、地区和国家的源头创新能力和国际科技竞争力。

  有研究机构指出,美国近25年的经济增长,50%以上归功于以基础研究为动力的研究和开发。基础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这长期以来是深圳的短板。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公共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汪云兴认为,40多年来,深圳采用市场化牵引科技创新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深圳特色的自主创新发展之路。面向更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深圳受产业创新牵引科技创新发展惯性的影响,其科技创新的不足和弊端突出,亟须补齐基础研究短板。

  深圳世界一流大学较为缺乏,大科学设施布局较晚,基础研究整体实力相对薄弱。数据显示,2021年深圳SCI(科学引文索引)高被引论文511篇、全球第19位,与北京(1989篇)、纽约-纽瓦克(1345篇)、伦敦(1304篇)、上海(1043篇)差距较大。2022年QS世界大学排名显示,跻身全球前200强的大学中,香港、首尔-仁川各5所,伦敦、巴黎各4所,旧金山-圣何塞、波士顿各3所,纽约-纽瓦克、东京、北京、上海各2所,深圳暂无一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

  汪云兴认为,深圳已进入加强提升基础研究能力的发展阶段,需要找准方向,聚焦问题,精准施策,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面向重大科学发现和关键基础科学研究,强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和基础作用,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聚焦重点突破领域和“20+8”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建设全球一流的科研载体群,以国家实验室为总牵引,围绕产业发展,聚焦应用基础研究,建设一批科研平台、技术创新中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产业转移转化平台。

  此外,加快人才蓄水池作用的重大科学研究平台和载体的建设,也将进一步推动顶尖人才的聚集。

  接下来,深圳要加快建设高水平大学,争取深圳大学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推动南方科技大学成为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新型研究型大学。筹建一批新高校,加快筹建深圳理工大学、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等,推进海洋大学和国家深海科考中心统一规划、一体化建设。

  建设世界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基础研究,突出原创,鼓励自由探索。统筹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强化科技战略咨询,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时间和经验表明,打造一批世界科技创新中心能够为建设全球经济和科技强国提供战略支撑。”

  汪云兴表示,前瞻布局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议在我国科技发展急需、科技突破先兆明显、有望引领未来产业发展且具有相对优势的生命、材料、信息和人工智能、粒子物理和核物理、空间和天文等重点科学领域,建设国际深度合作和全球开放共享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协同高效布局开展基础研究工作。

  “深圳将高起点推进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市科创委相关负责人说,深圳将积极推进深圳高新区与香港高技术园区深入合作,推进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统筹推进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建设,建立部省市共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工作机制。

  基础研究投入稳步提高,重大创新平台和载体建设加快建设,深圳将成为基础研究方面特色鲜明的新兴一极。

  该负责人表示,深圳将部署实施基础科学深研行动。以光明科学城为核心承载区,建设世界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完善“沿途下蛋、就地转化”机制。建设完备实验室体系,支持鹏城实验室、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建设,积极组建全国重点实验室,推进广东省实验室和深圳市重点实验室建设。布局基础研究平台,建设深圳医学科学院,推动基础研究机构高水平发展。完善基础研究投入机制,参与实施国家和省基础研究联合基金,落实基础研究投入税收优惠政策,推动“新基石科学基金会”支持科学家潜心基础研究。